首頁 祖師&師長 關於我們 課程下載 法藏文庫 道次第FAQ 道次寶藏 藏文學習 活動照片 各中心連結 道次世界之友 友誼連結 網站地圖
LAMRIM WORLD MENU
課程分類
最新課程
最新MP3
最新文字稿
最新影片
下載排行榜
法友筆記分享
課程下載
課程下載
課程名稱: 普賢行願品2012TC 漢語拼音: PuXianHangYuanPin2012TC 編碼: D1-1-91
授課師長: 穹拉仁波切 翻譯: 吳翠雯老師 瀏覽次數: 18837
課程簡介:

      《華嚴經》中的〈普賢行願品〉廣受漢藏兩地佛弟子的歡迎。它為漢係佛教八宗所同遵共誦,尤其被列爲淨土五經之一;它為藏係各派傳承祖師所著重弘揚,宗大師認爲它是修持積集福德資糧的殊勝法門。

課程教材:

普賢十大行願,出自《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為唐朝般若三藏所譯《四十華嚴》的最後一品。

普賢菩薩為大眾揭示,若欲成就如來殊妙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及普皆迴向。菩薩即是以此十大行願,證入不可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法行願之典範。吾人效法菩薩發普賢十大願,修普賢十大行,當下就與普賢菩薩的法界相應;以萬行因花,莊嚴無上佛果,必能圓滿福慧,成就如來功德,契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注釋:D1-1-91PuXianHangYuanPin2012TC普賢行願品-佛子行徑 釋(藏翻中)

藏文注釋者—章隴班支達—昂旺洛桑滇悲賈千
藏文中譯者--台灣 丹津確措(釋法海)

附加檔案一: PuXianHangYuanPin2012TC-ch-PuXianHangYuanPin普賢行願品01-V20120906.pdf
附加檔案二: D1-1-91PuXianHangYuanPin2012TC普賢行願品-佛子行徑 釋(藏翻中).pdf
附加檔案三: 2012穹拉仁波切請法儀軌-大字版.doc
師長叮嚀:
備註:
序號 上課日期 頁碼行數 上課主題 中文
Mp3
中藏文
Mp3
藏文
Mp3
文字稿
Pdf
上課影音
下載說明
003 2012-09-16 P007L15 - - - 上課影音...
002 2012-09-15 P006L28 - - - 上課影音...
001 2012-09-14 P001L01 - - - 上課影音...
[文字稿主題] - 普賢行願品1
2012-09-24 15:35:30
普賢行願品(一)                       
              穹拉 仁波切

今天到這個場地是第一次,記得去年到這裡也是第一次跟大家見面,所以今天在這裡看到許多去年看到的老朋友感到非常的高興。然後因為大家今天邀請仁波切到這裡講普賢行願品,所以在這三天當中仁波切就會逐字的解釋普賢行願品的內容。那這個普賢行願品對藏人來說是一個每天都要念誦的課誦,那仁波切說他自己以前還在西藏的耴對寺,他自己以前還是一個僧人的時候,他說他們自己寺院理面的僧人,他們寺院理面的住持並沒有做其他的課誦,就是把普賢行願品念誦非常多次!住持(哈哈),那除了住持以外,當時還有許多出家眾他們念誦普賢行願品是超過十萬次。那不只是平常的課誦,那還對已往生者還要做祈願的時候就是念誦大量的普賢行願品。那我們現在要學習的普賢行願品其實是華嚴經中的一部分,而華嚴經是對於一個有志去學習菩薩行的行持者一定要學閱的一部經。而把整個華嚴經的意涵整個統射起來,即使不能夠廣涉、廣略,廣研那一部經,對於那一個做菩薩行者應該所作的內容都統設在普賢行願品當中。雖然我們內心裡面都期望著我們自己能夠長壽,我們能夠擁有很多金錢等等。那我們內心有這樣的欲求,但是在你祈願的時候不往這個方向去祈願,而是依著普賢行願品裡面這樣去祈願的話呢? 那麼順帶著像長壽、有錢等等這些目的也就可以達到。那我們都想要長壽,那我們也希望自己可以真正能夠長壽。但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那如果我們能夠真心按照普賢行願品的內容去發願的話呢? 長壽這個目的就會順帶地達成。就像我們平常會說為利有情願成佛,在這樣一個祈願當中,我們平常想的願望也就可以達成。比如說求長壽為例,我們可能會修長壽法,或是取一些相關的咒語。但是在這樣一個法行之前,我們可能協調我們內在的動機。為了承辦有情的益利所以我要成佛,為了成佛所以我要學習大乘法,為了學習這個大乘法的緣故,所以我要長壽,在這個同時要修長壽、長壽法、持長壽咒語之前如果可以這樣修正動機會更好。同樣比方我們經商或是做生意等等,我們也希望這些經商或是經濟環境可以很順利改善等等,我們會做一些祈願。但是當我們當我們在做一些祈願的時候,我們在調整內在動機,不要光想著只是為了我自己所以要達成這個目的,而再調整這個動機,而是說我應該承辦一切有情的益利。那我希望承辦一切有情的目標呢,這個目標能越來越承辦。那我經商的順緣可以越來越具足,順緣可以越來越承辦。用這樣的方法去想會更好。那比方說我們期望我們金錢財物等方面會越來越改善,我們會做這樣的祈求,但是在做這樣的祈求之後我們會稍微做一下修正的方向。我是希望承辦一切有情的益利,所以我要成就佛果位。希望我在成就佛果位這條道路上能夠順緣聚足。所以希望我在金錢上不會有太多的危緣,能夠越來越順利。當你用這樣的方式去改變,用這樣方式去祈求的時候呢? 如願承辦的力量會比較大。那講到這裡我們大家說,明明我們骨子裡希望自己錢變的比較多一點,經濟狀況可以好轉!可是為什麼講出來的是:為利有情願成佛啊!順緣聚足!等等這樣。這樣佛陀不會嫌我在說謊嗎?那仁波切說即使佛陀知道你是這樣講,佛陀也不會嫌你在說謊。同樣道理,就是即使我們心裡面想的只是我們自己能夠長壽而以,雖然我們心裡只是這樣想,但是當我們在發願的時候,加上說發願我們真的能夠長壽,我就把我的生命用來修行佛法,用來修行利他,用來做更多有用的事情。我們想辦法來修正我們的想法的話,他能帶來的力量及利意會更大。同樣我們心裡想的是要長壽、無病、受用圓滿。我們內心有這樣的欲望的時候,我們修改我們內心祈願的方式,我們想著說為了承辦一切有情益利,為了承辦佛果位,所以希望呢!所以希望我們能夠長壽、無病、受用無缺等等,當我們在這樣想的時候呢,那這個欲願會帶著我們方向走向的佛果位同時,他會帶著我們走向長壽、無病、受用圓滿的佛果位他就順帶的被承辦了。
舉例來說
ex仁波切雖然不是專門要吃一頓美食而來台中的,但是在講法的順帶,他也就順帶吃了好吃的火鍋等等。像仁波切說他今天中午和大家聚餐,食物實在太好吃了,讓他晚上都吃不下去了!
以上就是 祈願

那接下來我們就依照記誦來解釋普賢行願品

那首先仁波切先解釋它的名字,梵文是 (阿呀巴扎 渣啊 巴尼搭呀 )這是他的梵文名字,那之所以會在今天普賢行願品之前,先有這個梵文名,然後再說這個藏文名是什麼,主要的原因是它是一部從梵文譯過來的經。

那如果依著梵文的名字,來對照藏文的意思來看的話呢?
這部經典一開始的名子是,“阿呀”是勝,勝者的乘這個意思;“巴扎”是賢;“巴尼呀”是願;然後最後一個“拉扎”王或是國王。

勝 就是現證空性的普特伽羅,如果沒有現證空性的普特伽羅就是凡夫,那之所以把現證空性的普特伽羅稱為勝的原因,是因為他比其他的凡夫,未證空性比較高的緣故稱之為聖。那賢,他所指的就是普賢菩薩。行,是指普賢菩薩如何學習菩薩行。願,就是把這些普賢菩薩所有作的這些行持,做為我們祈願的願景。然後最後 拉扎,國王就是祈願的總攝,用國王,用〝王〞來稱呼之。

接著是譯師的禮敬文。敬禮文殊師利童子。或是說敬禮如同相聲文殊師利。因為呢,因為這一份從梵文譯到藏文的經,所以一開始也會有譯經的禮敬文。不過呢剛才呢是解釋梵文名什麼?藏文名什麼?在講到譯師禮敬文什麼?這幾行字呢我們平常在念誦普賢行願品並不會念。因為這幾行字是藏地的譯師為了譯文的緣故加上去的,並不是真正佛經的正文。所以我們平常在念誦普賢行願品的時候,都會直接從 所有十方世界中 文辭開始念誦。接著呢我們要從所有十方世界中 記誦開始解釋,而從這裡開展出來的就是七支。一般我們說我們的意願要如願承辦,他必須要去除掉阻礙承辦這個願望的障礙,以及承辦累積這個願望順利成功的資量。所以簡單來說整部普賢行願品談的就是如何讓我們願望承辦的方法。而這個方法就是去除障礙,及累積資量。就好像我們今天之所以想要累積金錢,你光靠著我想要累積金錢是沒有用。你必去真正付諸實踐,靠方法,才能讓你這個願望承辦。那如果做得到的話呢,就在我們念誦普賢信願品之前,我們都想著十方一切諸佛及菩薩他們都存在。雖然我們感覺一切都不能看到,但是我們先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存在在我們的前面,那觀想他們都在我們之前之後,再念誦普賢行願品。雖然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存在,都存在在我們的面前,都在我們的周圍,但是我們沒有親眼看到的緣故,我們心裡覺得不是那麼習慣,為了解決內心這個困難,所以一般在念誦普門行願品之前,我們會首先觀想資量田。那比如說我們現在所站的這個會場,周圍有非常多的佛相,我們就想他們不是只是佛相,他們是真正的佛站在眼前。如此觀想之後就獻上七支供養。我們要把這些周圍的佛像都觀想成真佛,雖然他們現在無法直接對我們做佛法開示一樣,但是我們自己首先要把他觀想成真正的佛站在眼前。那如果是我們自己家裡沒有佛堂沒有佛像的擺設也沒有關係,就觀想他們的確存在在我們的眼前。然後不管你是觀想本師釋迦摩尼佛也好,彌勒菩薩也好,觀世音菩薩也好,總之你就觀想他們親自站在你的眼前。那具說只要你自己具有信心的話呢!有的在你面前的佛像也會對你做開示。那仁波切說剛才講的那一段話,只要你自己具有信心的的話有的時候在你面前的佛像也會對你做教導,關於這一點他有一個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要說。那是他在他小的時候,他們的寺廟請了一位上師到他們的寺廟當中來做一些儀軌的念誦等等,這樣。那個大殿有點暗,那個上師到了大殿就請所有的人先離開,然後仁波切那時就躲在後面偷看,他說他小的時候非常的頑皮,不聽話,他不是一個很好的小孩。上師請大家都出去,他就躲在後面。躲在後面他就看到上師在和佛相對話,他們請我到大殿來,叫我要做什麼什麼等等。他就一直看著上師,一付對著佛像對話的樣子。他那時年紀小,就跟著上師膜拜的樣子。他看到上師臉上的表情,他就跟著學。他也就黑暗中跟著有樣學樣上師的表情。後來仁波切忍不住笑出聲,就被上師發現了。上師就把仁波切趕出去了。所以真的是可以從佛相那裡得到佛的教許,入了初第之後獲得了法流三摩第就可以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今天我們帶著信心,把面前的佛像視為真佛,而如此志心去祈求的話呢!他跟你去跟真佛去祈求是一樣的。
那首先我們看到第一偈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 一切遍禮盡無餘
那這是屬於七支供養的禮敬支。
而禮敬支又分為總禮跟別禮,那別禮又分為身語意去禮敬。而此處是總禮,那就是把所有的禮敬總射起來以這個記誦來說明。
我們來看這一記的辭意記。所有十方世界中,以及 三世一切人師子,他代表的是我們所要禮拜的對境。我們所要禮拜的對境,在空間當中包括所有一切的佛,這是空間。而在禮拜的對境以時間來說,就是過去已成佛;現在正成佛;未來將成佛一切的佛,人師子就代表佛的意思。所以前面兩句的意思就是我們要禮敬的對境。那接下來禮敬者,我們是以什麼來說呢?是以清淨的身語意來普遍一切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以在你面前佛相僅僅只有一尊,你依然可以觀想面前這一尊佛相其實可以總攝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那講到三時或三世,那只的是過去、現在或未來。比如講現代賢劫千佛好了,本師釋迦摩尼佛是我們現代這個世代所住教法所住的佛,在他上一世代有一層佛者,下一尊世代成佛者叫彌勒尊佛,或叫彌勒菩薩。我們就這樣觀想說,比方賢劫千佛,過去以成佛者、現代以成佛者,未來將成佛者他們都在我們面前。我們說禮敬一尊佛就可以獲得無數無量的資量,更何況我們是禮敬十方三世一切佛陀。那比方各位左手邊,我們有一尊佛像來說好了。雖然我們現在禮拜的是現代三尊佛像,但是我們是觀想所有一切諸佛都總攝在這三尊佛像裡,然後做禮拜。那對我們來說如果內心信心不夠的時候時,說到眼前這個佛相就是真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總攝在這三尊佛像裡是真的嗎?是怎麼一回事?但是對於一些有非常強大清淨信心的一些人來說,他們真的會得到佛相對他們種種的開示。
關於這個仁波切又有一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藏人,他是一個有點點笨,外面看起來有點像傻瓜的藏人。他有一天去朝聖的時候看到彌勒尊佛的像。彌勒尊佛是當來下生!坐姿,沒有穿鞋子。這個藏人看到彌勒尊佛的像就說,你沒鞋穿耶!你好可憐耶!你不會冷嗎?以後我幫你帶一雙鞋!為了我幫你帶一雙鞋,所以我幫你量一下你穿的是幾號。他就說因為我要幫你量腳嗎,所以請你把腳抬一下!佛相就真的把腳抬起來讓他量一下。不過這個故事後來就不知道了。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有記載聽說是真的,這個故事的主角名字叫阿日,所以叫傻子阿日的故事。做這件事的是藏人,不是華人。藏人有很多種,這個傻子阿日跟仁波切也不是同鄉,仁波切說跟他同鄉的話前面就會被冠上,傻子這兩個字。跟他同鄉他一定會不斷不斷的讚揚他,不會在他名字前面冠上傻子這兩個字。

那接著我們看下一個記誦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 一一遍禮剎塵佛
這個記誦是在談禮敬支,別禮當中身禮敬。那首先我們看到這個記誦的前兩句,普賢行願威神力 那這裡的普賢行願是指諸佛所做種種好的行為,好的思維,好的事業等等。這是所謂的普賢行。那如果把這兩句 普賢行願威神力 普現一切如來前,在我們做這個身禮敬之前我們先觀想一切諸佛所做一切好的好的思維好的事業等等,先把他觀想在我們眼前。思維他所有的一切功德以後呢,我們再做身禮敬。
以上談完身禮敬之後呢,我們來談意禮敬。
於一塵中塵數佛 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我們就觀想即使在一個即使是非常細的微塵當中有等同他微塵數的諸佛總攝在其內。在這樣的狀況下,去做意的禮敬。雖然我們在講到這個身語意的禮拜的時候,我們也要觀想到我們自己。我們自己不只一個身而以是化成非常多個身,在每一個身上化成很多個頭,每一個頭上有很多嘴,每一個嘴裡有很多舌頭。如此去作身語意的禮敬,在經典裡雖然有這樣說,但是真正這樣觀想的形象很難真正的在我們心中真正現起。因為剛才那種觀想方式很難在我們心中現起的緣故,所以就觀想部分我們可以這樣想,其實從無始輪迴以來,我們受過無次數的生。從無始輪迴以來,無數次的生當中,我們做一次總生禮敬。
當我們做著這樣的觀想的時候,接著無始以來每一次我們的受生當中,依於過去的每一個生其實我們都造過很多的惡業,那依於這樣的觀想也等於淨化了過去生所造做惡業做懺悔。那剛才是我們自己去觀想我們自己無始以來過去生自己所造做的無始的惡業禮敬我們的數量。那有的時候我們可以換一種方式去想,就是把一切的有情放在我們的周圍,我們一起去做這樣的禮拜。那如果大家以第二種方法觀想大家一起禮拜的話,大家麻煩把仁波切一起放進去。想說他在旁邊跟你一起拜喔!這時候因為仁波切因為有拄拐杖的緣故嗎!你就就想說仁波切是拄著拐杖在做禮拜!那講到禮拜就講到我們平常我們身體會做的那個姿勢,可是禮拜本身的意涵他本身的意涵是透過身體來表現我們對內在禮讚對象的恭敬。因此仁波切說他今天只是把手舉起來,他也是表示對禮敬者的恭敬。在經典裡有講到用揚手來表示對禮敬者的恭敬。可是在佛經當中倒是沒有講到用揚手可以夠成禮敬。所以仁波切說如果這種方式夠成,那還要加上劈腿才夠成禮敬。那仁波切說剛剛那種方式是仁波切小的時候看到軍人表示禮敬的方式,不過不敢對老師這樣做。只敢在好朋友之間這樣做。不過以軍人式的行禮應該也是可以的吧!
於一塵中塵數佛
它指的是說,我們知道微塵有很多粗細之分嘛!就是在一個微塵上面,就有很的微塵數的佛在上面都統設在其中。這句話要談的就是說,我們在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時候,也要把他們的眷屬一起觀想進去。我們說佛陀在成佛之後,他的智慧法身是在遍一切處的,或者是說沒有佛是不存在的。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是沒有佛存在的。那一般我們會講說,無佛之處不存在。對於無佛之處不存在這一句話,其實是有很多理路是可以成立的。因為佛陀遍知一切法,所以他所知的一切法上都有佛。這一句話背後的意涵,佛陀的心,也就是一切遍智,佛陀一切遍智,他的身就到。所以我們說佛身遍一切。像剛才那樣講佛身遍一切,其實有很多理路可以成立他。仁波切說他們小的時候聽到無佛之處不存在,就是說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佛。他們就想,那茅坑裡面沒有佛嗎?仁波切他們小的時候都會這樣胡說八道。仁波切說他小的時候很頑皮。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
這裡的法界指的就是空行。所以 無盡法界塵亦然 深信諸佛皆充滿指的是說助於根本定之智是遍於一切處的。那接著看
各以一切音聲海 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 讚佛甚深功德海
這一個部分是語的禮敬。那這一句話的意涵就跟剛才那一句話所呈獻的意涵是一樣的,我們有很多身,每一個身上有很多頭,每一個頭裡有很多嘴,每一個嘴裡有很多舌,然後就這樣的舌去做對佛語的禮敬。那在做這個念誦的時候時,我們就隨著念誦的文,我們就隨著剛才念誦的身型。很多身,很多頭,很多嘴,很多舌,然後一起在念誦著佛的功德。而在念誦的時候我們要觀想我們念誦的音聲是非常悅耳美妙的。仁波切是想說在這種觀想方式之下,加下以下這些觀想方式應該是可以。在我們剛才畫獻人頭嘴舌這些讚頌者當中呢,還有做一些分分。有的以音聲來做一下念誦,有的在念誦中開始彈鋼琴。有的甚至彈一下電子琴,甚至吹一下樂器等等。雖然音聲是鋼琴聲,但是音聲本身就是在讚誦佛的功德。我們就來觀想很大的一個樂隊來讚頌佛的供養應該也是可以。在這麼讚頌供養當中,有些事彈頌供養弦樂器吉他等等,有些是彈鋼琴,有些是敲鼓等等,這樣應該也是可以吧!所以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做觀想,所以仁波切說今天如果遇到要唱歌的時候,我們自己遇到要去唱歌的時候,就把這個當作一個對佛的供養。所以無論其時是誰,無論是哪一種行為,都可以成為一種法行。當你在做唱歌得這樣一個動作的時候時,你可以觀想你其實是在做供養。他說其實應該是可以,不過這是他的猜測。但是如果你去問別人的話,別人也許會說不可以。如果別人說不可以就不可以吧!不要完全以他說的為準。如果有人跟你說這樣這樣不行,那你就說,那穹拉不好。不過仁波切他心裡想說應該這樣是可以的。那以上是禮敬支。
我們在看第二支,供養支。首先我們先看前兩句
以諸最勝妙華鬘 妓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 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 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 我悉供養諸如來
那平常我們在做供養的時候,就是實際上我們在做物質的供養的時候,我們可以做以下這個思維。那比如說我們供養一炷香,在我們供養一炷香的時候,我們就想我們現在供養一炷香現在也是非自信成立的。那我們觀想就想證得非自信成立的正空慧,就化為我手上供養的這個香。我用手上的這個香來供養眼前的這個對境。當我們用這樣的思維去供養這樣的對境時,我們就同時累積到福德資量和智慧資量。那同樣的在我們眼前手中只有一炷香而已,可是我們可以把這個香觀想成數量非常的多,而且不只是香而已,而且不只是香這個數量和種類,而且會變成各種吉祥的圖案和飾品來做供養。那以上是對觀想的物的思維方式。那接著呢!仁波切談到我們所觀想的對象。雖然我們觀想的只是我們眼前所供演的這尊佛像,可是我們要想除了我們眼前所看到的這尊佛像以外,其實所有的佛像都一樣,都不是自行成立的。當你把這樣一個非自行成立的想法去供養成立的時候時,這個供養法行供養利益會更大。那另外就是提到你在做這個供香的動機,雖然你手上實際只有供著一炷香,但是你實際修正你的動機而使他在菩提心的射持之下去供養的法行之下,你所供養的香其實是等同有情的數量。所以供養這個法行只是我們不做而已,即使你家完全沒有東西可以讓你供養,即使你沒有外在的物資可以讓你供養,你還是可以觀想意緣的方式來供養。所以一般來說我們在做供養的時候,所以我們觀想的物,包括在美國歐洲台灣等等,這些都可以當作你意緣觀想的東西。所以你把美國白宮觀想供養出去也是可以的。不用擔心歐巴馬會知道,他不會知道,你就觀想供養就可以了。仁波切說也許美國總統他自己的福德資量一直在下減當中,可是我們把他居住的美國白宮供養出去的時候,我們自己的福德資量就不斷的在增長。供養這個法行其實隨時都可以做。在我們買東西逛商場,不管你有沒有把東西買回家,那個商場的東西都是你可以觀想供養的。所有比如像水果等等都是可以做供養的。那比如說冰淇淋,你就觀想全世界的冰淇淋來供養。那即使你是在吃著冰淇淋,心裡想著,啊!全世界的冰淇淋供養給三寶!那吃冰淇淋的同時你的福德資量也就在累積。你供養本師釋迦摩尼佛冰淇淋,你觀想說本師釋迦摩尼佛會跟你說:謝謝!你觀想本師釋迦摩尼佛跟你說:謝謝!可以這樣觀想。總之想要說明的,供養這件事可以用觀想的方式來完成。因此凡你所見,你在外頭所見的一切花,一切事物都是可以用來供養的。
那接著仁波切,應該是說剛才就念過無上供。
我以廣大勝解心 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 普遍供養諸如來
那仁波切並沒有特別對這個記誦做解釋。
之後呢?我們來看第三支,悔罪支

我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恚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那首先我們來看到為什麼我們要做悔罪,為什麼要做懺悔?他的原因跟理由是什麼?原因跟理由是因為我們所造過的原因跟罪障,會造成我們如願成辦的一個障礙。想要我們所求如願成辦,那就要把我們過去所造的障礙懺悔乾淨。
那在這裡的 我昔所造諸惡業包括到所有自己造的,以及我們去叫別人造的,或是我們隨喜別人造的這些惡業全部。
那比如說一個軍人領袖,他叫他底下的兵去丟炸彈,雖然真正丟炸彈的不是他,可是他叫他底下的兵去丟炸彈,所以這個惡業他也有一份。同樣的,我們也有我們一些不喜歡的敵人或是我們不喜歡的對象、國家等等,今天我們在看到或聽到某個軍事領袖發動了摧毀那個國家的軍事命令,然後那個國家被催滅了。然後我們因為本來就不喜歡這個敵人嘛!看到這個新聞之後就覺得太好了,隨喜的話呢,我們自己也有造這樣的惡業。
那即使我們自己覺得我們自己沒有造過什麼惡業,那我們可以好好回想從小的時候到現在,我們生過什麼人的氣?我們跟誰講過一些什麼不好的話?包括到我們做過什麼讓父母不歡喜,哪些討厭過父母?或是對我們親友種種傷害的行為。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應該要懺悔的內容。所以我們可以一一憶起這些不好的事情,一一去懺悔。那在做這個懺悔的時候呢,如果能夠加上空性的思維,懺悔的力道將會更大。比如說我們在做某一個罪的懺悔的時候,我們就想說所造罪的對境,我們所要懺的對境,我們所要懺悔行為的本身,以及懺者。或者說對某個罪來說,造罪本身的行為,和造罪者這三者本身都是非自信成立的。就是我們在懺悔的時候,加上空性的思維,懺悔的力道會更加強。以上是悔罪支,接下來我們看隨喜支。
十方一切諸眾生 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 所有功德皆隨喜
那它的空間包括十方,十方當中的所有一切眾生,二乘指的是聲聞及圓覺乘,有學及無學是指還在學及畢業的。簡單來講就是還在學是指還在學校的,無學是指已經畢業的。一切如來福德資量,我都隨喜。這裡隨喜是指這樣做是指很好,這樣的想法。隨喜的對象包括自己還有別人,對於自己所做的好事以及別人所做的好事,都是我們可以隨喜的對象。那我們說要怎麼樣隨喜自己呢?比如說我現在獲得了人身,我身處在一個環境滿好的一個國家,而且我的衣食受用等等並沒有缺乏。這些都是來自我曾經造過的善因,所以我非常隨喜我過去曾經造過這些善因,同時我想說我將來也要繼續造這些善因。那我們要怎樣隨喜別人所造的善業呢?包括我們可以去想說醫生去幫助病人,護士對病人的幫助,或是父母對子女在學習上提供種種順緣、種種照顧,所可以隨喜的別人所造的善業。比如說我們要怎麼去想醫生怎麼去照顧病人這個善業然後去隨喜呢?比如說一個醫生他照顧一個得了癌症的病人,在他的醫療照顧下,這個癌症病人痊癒了。我們知道這個事情,去修歡喜心。我們隨喜一個醫生救人的善業。這樣隨喜的話,我們自己的福德資量會增長。那同時我們要防範自己,不要被別人好的、好的行為升起,而昇起忌妒心。比方我們看到一個大戶人家,他們人家房子大,車子多,還有私人飛機等等。看到人家這種情況,不要產生不喜歡的想法。我們應該想說他之所以可以獲的這些是因為過去生他曾經造過這生可以受用圓滿的因。對於他這生可以受用圓滿我們應該想真是太好了。還好過去他曾經這樣造過,所以他現在可以受用圓滿。內心去隨喜他曾經去造過這些善業。任何時候我們都可以去修隨喜,比如今日此時此刻我們會聚在此共聚一堂,一定是我們大家過去都造過善的因的緣故,才能夠有今天這場聚會。同樣的在我們身處的這一塊土地上面呢,有很多的學校,有很多學習的環境,包括有很多的寺院。這些寺院不論是藏傳佛法的寺院或是禪宗的寺院,我們應該想說非常好,我們非常隨喜。同樣的不只是在我們上述的土地,包括像中國歐洲等等地方,在這些地方承辦種種善業都要想說這是很好,都要去隨喜。那關於我們去做隨喜可以累積極大的福德資量這一件事情在經典有做記載。接著仁波切就提到了一個功案。就是當年有一個印度的國王,他延請佛及他的隨學弟子,包括了很多比丘比丘尼等等到宮裡來用餐。在當時印度有這樣一個習慣,就是在受供、應供之後,應供者要對施主去做回向包括願能夠得人身等等,這些記誦回向。然後在佛陀應供完之後呢,他就跟國王說:今天你供養我們這樣一頓飯,你希望我回向給誰呢?他就問國王。國王其實沒有很誠實的回答,他繞了一個彎,他說:「佛陀,您看今天誰的功德最大,您就回向給誰好了。」佛陀聽到他這樣說,接著就說:好。那麼我現在要回向給門口的一位乞丐。接著就對著那位乞丐說:願這位乞丐可以得人身,速速成佛、、、。結果國王就問,為什麼你會回向給那一個乞丐呢?今天在場功德最大的難道不是我嗎?佛陀說:不。今天在門口那一個乞丐看到你做的布施、供僧這樣的功德這樣的法行,他今天心裡想,我今天因為貧窮所以沒有能力對佛阿羅漢比丘比丘尼來做這樣的供樣,那國王永有這樣這麼多的物資,這麼多的受用,他可以來供養佛阿羅漢等等,我真的非常的隨喜他。那這一為乞丐因為這樣的隨喜資量就變成極大。那國王在做完供僧以後,就產生了我慢,始得他的資量沒有那麼大。既然國王要佛回向給資量最大者,佛就把資量回向門口這位乞丐。然後國王接著就覺得很氣,他想錢我花的,回向卻是回向給外面一個乞丐,他就很不開心。他就和他的大臣商量有沒有辦法?他的大臣就和他想了一個辦法。明天你再請那些阿羅漢再來一次。那因為應供都只在白天,因為當時出家法師晚上都是不吃的。第二天請他們再來一次。那第二天請他們再來應供的時候,國王就請人先把這個乞丐抓起來揍一頓,這一個乞丐被揍很痛就沒有隨喜。這一次供養完再問要回向給誰,就回答要回向給功德最大的人,因為乞丐被打很痛沒有隨喜,國王很順利得到回向。那這個故事仁波切說並不是他自己胡亂鄒的,經典上有記載。波切說他說他說的故事,有一些是他自己說出來的故事,剛剛是有真實記載的。仁波切跟大家講說,雖然他跟大家講說並不是全部是真的。可是他說的有一些是真的喔!仁波切說,他謊話只是有時候會說,不是一直說喔!隨喜這個法行,你不需要正襟危坐地去隨喜,你躺著,撐著你的腮,去隨喜別人那一樣也可以累積到資量。那你可以躺著、托著腮,想著醫生幫忙病人真是太好了啊!藏地有一位非常著名的空行母,他就曾經說過,他說:其實有一種躺著的修行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那這種躺著的修行就是隨喜。那隨喜這個法行不只是你任何時候你都能做,那同時你的對象不僅僅只限於佛教徒而已,雖然對方不是佛教徒,但是對方做的是良善、好的,這些行為都是你可以隨喜的對境。不過有些事情是不能隨喜的喔!比方說你看到人家抓魚。你說,喔!這魚抓真好!這可不是我們要隨喜的對境了。仁波切說就隨喜這部分大家應該大家都已經知道,他只是大略的提一提而已。
那接著我們來看第五支。勸請轉法輪支。
十方所有世間燈 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 轉於無上妙法輪
那首先我們看第一句。十方所有世間燈,那世間燈指的就是佛。因為佛能能除去所有的一切世間的無明暗,所以就用燈來做比喻。所以這個記誦就是祈請十方三世一切的諸佛菩薩,祈請能轉動法輪。如此祈請十方一切諸佛菩薩可以幫助我們累積福德資量。在我們這樣祈請轉法輪之後,我們可以觀想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答應。那通常佛沒有回答就代表佛答應了,(大眾笑)所以我們直接回答他答應了。仁波切說這跟我們一般世間的說法不一樣,比方我們一般去請一位師長講法,我們一般要等到對方點頭,我們才會覺得對方答應了。但是對於諸佛菩薩不是這樣子的,你只要想他們沒有回答,就是沒有拒絕。那如果沒有回答就是答應。(大眾笑) 那是以前的習慣,經文的記載這是習慣。但是我們在觀想的時候,我們可以觀想,好的!好的!我會答應你的!我們就觀想佛陀說:我會照辦。我們在觀想的時候也可以觀想諸佛菩薩回應有答應,有回應說:好。但是在經文上通常是用不語,或是沒有拒絕,那就是答應來表示。那比如說,你跟佛陀說我想開個PARITY請您來參加,他沒有說不要,那就是他會來。(大眾笑)那比方我們一般人的互動,會是說什麼時間在哪裡等等,佛就不會再追問這些了。那我們的回應我們可能會問清楚時間地點還會問,我需要盛裝打扮嗎?我明天要穿什麼樣的衣服,我要不要帶首飾?我們會問。我們會想明天要怎麼樣打扮才會比較帥一點,要穿什麼樣的鞋子,我們都會考慮一下這一些。還得把要穿的衣服洗乾淨燙好。
第六支
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 利樂一切諸眾生
這是請住世支,或是說不入涅槃支。為願久住剎塵劫,指的是說為塵數有多少就請您住世有那麼多劫,就是請長久住世的意思。那在念完這個記誦之後也要觀想諸佛有答應。在做這樣一個祈請,在做這樣一個請住世支的供養對我們的長壽有幫助。

那最後呢,是回向支
所有禮讚供養福 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 迴向眾生及佛道
我以上所作的所有這些禮敬、供養、隨喜、懺悔、請轉法輪、請住世這些善業,希望願利一切有情願成佛,願我所造的這一切善業能成為一切有情成佛的因,那以上前面所成的七支供養,願我們的願所成,必須要淨罪集資。淨罪集資這個部分已經完成。那接下來呢?就是願的正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 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速圓滿
仁波切先念完這個記誦之後,就說剛才我們前面已經做過了七支供養,依憑著我們前面七支供養所做的一切善,我們要供養給一切諸佛。那同時我們要觀想著依憑著我們剛才所造的善業,我們就觀想著他換成了雲海。就一般我們講的普賢供養雲,如此的觀想然後做供養。那比如以花來說呢,我們可以觀想成花蔓去做供養。那除了花以外,包括像花園啊!或是很好的房子都是可以做觀想供養的。車子啊!飛機啊!都是可以做觀想供養的。雖然在經典裡面並沒有說可以供養車子飛機等等,但是仁波切認為應該是可以。因為在佛世的時候還沒有車子和飛機的發明。再來看到這個記誦。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
所有一切還沒有成佛者呢,那願他們也都能速速都能成佛。
在這 未來一切天人師 一切意樂皆圓滿,還包含著說希望還沒有成佛者速速的能夠成佛。願他們所有成佛的順緣都能夠聚足,依照著次第能夠速速達到佛地。在這裡還包括著一個思維就是把這些所有未成佛,要成佛的眾生所有順緣都給予,所有逆緣都取過來,所以它其實是包含大乘實修方法的取捨法。
再來看到下一個記誦
所有十方一切剎 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遶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
這個願跟淨治佛土,淨化的淨,治理的治,治理佛土的一個意願。他的一個意思是說願依所有我造過的善根,十方一切的國土棄世間離開一切的過失,具足所有的圓滿功德,包括我們說的如意樹、七寶山等等,這些莊嚴希望十方一切剎土都具足一切完滿的功德。那除了剛才我們說的廣大清境妙莊嚴這一段簡單來講,希望一切的棄世間都要成為淨土做為祈願。 眾會圍繞諸如來 悉在菩提樹王下這裡特別提到菩提樹王下指的是什麼意思呢?比如說本師釋迦摩尼佛是在菩提樹王下成佛,所以我們念到這個記誦的時候,應該作的祈願,就像本師釋迦摩尼佛一樣,所觀想的是在那個棄世間的菩提樹下也有佛成佛,然後佛成佛以後也有佛轉動法輪,周圍有無數的眷屬圍繞著。
那我們再來看到下一個記誦
十方所有諸眾生 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 一切所求皆成就
這一段主要思維說,我們觀想我們把我們所有身財受用善根等等都送給一切的有情。那由於有情受到我們這樣的一個布施、給予後,比如說一位病者受到這樣一份布施,願病者能離病。不只能離病,而且離開病因。簡單來講就是離開苦諦。離開苦諦,就是離開集諦。總之,希望藉由我們這樣一個布施,我們的身財受用善根等等給一切有情,他們都離開了一切的苦集二諦。離開了輪迴一切的苦,及苦因。
獲得甚深正法利 一切所求皆成就 那指的是除了希望一切有情離開輪迴之苦及苦因之外呢,希望他們一切學法的順緣,包括執遇善知識等等順緣都能成辦,今天這堂課就先到這裡。接下來的內容有點廣及深,其實我們研閱的普賢行願品是一部非常廣大的經,它的內容有點難又有點深澳,仁波切說他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釋,仁波切希望大家在參與這一場法會之後再去請問別的師長,再去做別的學習。當我們真的對此做學習之後,我們可以依著文意去做祈願,如果真的做到時,那將會是非常好又重要的實修。
相關檔案一:普賢行願品1.docx 45.8KB
發表人: 郝亮晴
1.[回覆內容]
2012-10-01 16:37:39
證得非自信成立的正空慧-->證得非自性成立的證空慧
自行成立-->自性成立
記誦-->偈頌
棄世間-->器世間
回覆人: 路人甲
2.[回覆內容]
2012-09-25 09:47:47
請參考D1-1-91PuXianHangYuanPin2012TC普賢行願品-佛子行徑 釋(藏翻中).pdf
可以寄給師姐文字稿整理要點參考嗎
請連絡shueichen_2285@yahoo.com.tw水村
回覆人: 阿底峽佛學會
[回覆文字稿] - 普賢行願品1
姓名:
回覆內容:
驗證碼:
   
首頁  祖師&師長  關於我們  課程下載  法藏文庫  道次第FAQ  道次寶藏  藏文學習  活動照片  各中心連結  道次世界之友  友誼連結  網站地圖  堪誤回報